首頁新聞中心蘇州翻譯公司“創造文學的漢語和漢語的文學”,首屆中國青年文學翻譯家論壇發起討論
“我的一生就是少一只眼睛,少一根舌頭,所以你們現在所擁有的,我特別羨慕?!?月18日,在南京師范大學(隨園校園)舉辦的首屆中國青年文學翻譯家論壇上,著名作家畢飛宇對12位青年翻譯家說。
他在這里所說的“眼睛”和“舌頭”,指的是翻譯的能力。
談及文化、文明的交流,我們都知道“語言”在其中的重要性。但是在談論文學創作和傳播時,翻譯的重要性卻經常被忽視;我們熟讀魯迅、茅盾、巴金的小說,卻很少記得他們同時也是翻譯家;時間再往前推,19末、20世紀初,嚴復翻譯的《天演論》,其實推動了中國的近代思想啟蒙,打開了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大門……
對每一個具體而微的人來說,“翻譯”到底起到了什么作用?
畢飛宇以自身成長經歷為例說,作為一個鄉村孩子,翻譯改變了他——有關人,有關活著,有關面對內心,這些問題都是翻譯送來的,“翻譯把這些問題送到了我的面前,一個鄉村少年在這些問題前面長大,盡可能地讓自己活得更好,更合理,更文明?!?/span>
可是,早在2012年,法國文學翻譯家余中先就曾提出擔憂。他認為,國內文學翻譯人才正處于“青黃不接”的狀態——懂外語的人大多不愿意搞文學翻譯。除了翻譯英語作品,好的譯者很難找到。去年以來,任溶溶、柳鳴九、楊苡等較早一批翻譯大家相繼去世,更加重了文學界對這一問題的關心。
在這種情況下,青年翻譯家如何看待自己手中的這項工作?首屆中國青年文學翻譯家論壇,圍繞“創造文學的漢語和漢語的文學”主題,展開探討。
記者了解到,首屆“中國青年文學翻譯家論壇”由譯林出版社世界文學與中國當代原創文學研究暨出版中心承辦。該中心成立于2021年10月,由中國作協青年工作委員會、南京師范大學與譯林出版社三家單位合作共建。
中心旨在推動中國當代作家,尤其是青年作家參與世界文學的交流和對話,開展基于世界文學視野的中國當代原創文學研究,促進海外優秀文學作品的譯介和引進以及中國原創文學的推廣和傳播。李敬澤、丁帆、朱曉進、陳眾議、畢飛宇、邱華棟、何向陽、佘江濤等八位專家學者組成“中心學術委員會”。
“借助大家的眼睛耳朵和舌頭,把外界的聲音轉述給我們,讓我們知道世界文學領域正在發生什么?!蹦暇煼洞髮W文學院教授何平說,作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引進的組成部分,翻譯文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胺g”不僅關系到中國文學“走出去”和“引進來”的問題,從五四時期的白話文運動說起,漢語的規范,很多來源于翻譯文學。
作家小白談到智能時代人工翻譯的不可替代性。他認為,整個文學趨勢,文本變得越來越復雜,但是翻譯變得越來越簡單,“機器是不了解我們的,如何去保住文學的復雜性,是翻譯家未來存在的理由?!?/span>
作家、英語譯者于是,從這些年的翻譯實踐工作談起,講到了文學翻譯的市場化特點——現在的文本在變得簡單,“當現在的作者寫長句的越來越少,讀者會覺得長句越來越難接受,另外,中文作家在選擇詞句和表達方式的時候,也受到了全球翻譯的影響。所以,尤其是在看科幻小說的時候,會覺得中文和外文的科幻小說作家翻譯成中文的差別越來越少,說明我們有共同語言嗎?”
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但漢松,近些年做過許多關于英語文學方面的研究,“我一直覺得這是一個青年譯者大有可為的時代?!背霭嫔?、出版人、編輯、譯者、大學老師、作家,還有很多文學者……所有這些構成了行動的網絡,把文學的漢語和漢語的文學帶到各種地方,“我不認為自己是文學翻譯家,我只認為自己是幸運的,見證這個(翻譯)網絡的發展,同時我也希望這種熱愛,能讓大家一起努力,把這張網編織的更大更牢?!?/span>
譯林出版社社長葛慶文表示,譯林杜的成長,映照了外國文學在中國的接受和生發過程。自1979年大型外國文學雜志《譯林》創刊,及至1989年譯林出版社成立,譯林社的外國文學出版已經走過了三十多個年頭。從建社伊始,譯林文學出版的所有實踐,都是在圍繞“文學出版的多元化”。他認為,未來閱讀方式的改變,不僅體現在傳統出版和數字技術的融合上,也體現在閱讀內容上,如何將國外優質出版物引進國內,并以最優的翻譯呈現出它們的精神內涵,仍然會影響中國人的閱讀選擇?!拔覀兤诖c各位青年 翻譯家、作家、學者的進一步合作,不斷拓寬我們的視野和疆界?!?/span>
蘇州東方翻譯院是蘇州地區專業、資深的英語翻譯公司,專業母語翻譯,以質量、服務贏得客戶。如需詳細了解請咨詢0512-65730886,以上文章如涉版權糾紛請和我們聯系。
推薦閱讀:懷念丨郭宏安:標準·效果·理想·方法——以加繆的《局外人》為例談翻譯(一)
【發布時間】2023-04-08 【信息來源】管理員 【瀏覽點擊】75次